奧數(shù) > 小學資源庫 > 教學論文 >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>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> 正文
2013-12-20 11:20:04 下載試卷 標簽:一年級語文 教學論文 教學建議
識字教學的新趨勢
──兼談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識字教學
從一年級下冊開始,人教版教材中識字的編排主要有三種形式:一是隨課文識字;二是在語文園地中識字;三是編排了單獨的識字課。其中單獨的識字課編排得新穎獨特,很有意思。首先,呈現(xiàn)在課本中的位置別出心裁,八篇單獨的識字課分別設置在八個主題單元的最前面,用識字統(tǒng)領一個主題;其次,識字課的形式翻陳出新,分別運用了對對子、三字經、諺語、兒歌、詞組串、謎語等,使古老的語言形式煥發(fā)出新的活力;再次,識字課的內容意蘊深遠,一組詞就是一幅圖,一句話就是一首詩。這種新的富含張力和活力識字編排方式,隱藏著一種新的識字教學方式,預示著一種識字教學的新趨勢。概括地講,主要是這樣五個趨勢:
一、重構基礎性:由呆板走向靈活
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,是閱讀的基礎,是寫作的基礎,這種基礎性主要表現(xiàn)在“會認”這個識字教學的基本要求上。在這方面我們曾經作出過努力的探索,注音識字有利于孩子盡快地讀出漢字的音,從而會認漢字;集中識字遵循漢字的造字規(guī)律,有利于孩子記住漢字的字形,從而會認漢字;隨文識字提供漢字生存的基本語境,有利于孩子了解漢字的意義,從而會認漢字……我們也曾經對識字提出過很多的要求,比如“四會”,即會認、會寫、會讀、會用等。這種單向度的努力和多維度的要求,導致的教學后果就是識字教學越來越呆板,越來越模式化、機械化:繁瑣的部件分析、枯燥的反復朗讀、重復的機械抄寫、魔術般的卡片認讀……
今天,人教版教材的識字課為我們打開了識字教學的又一扇窗,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機會和一些新的啟示。“春回大地、萬物蘇醒、柳綠花紅、鶯歌燕舞……”是歸類識字,是注音識字,是情境識字,也是隨文識字,各種識字途徑的融合創(chuàng)造出了一種新的識字方法,同時也產生了一種新的識字教學理念:開發(fā)多通道的識字途徑,提倡“多認少寫、及早閱讀”。它的意義不僅在于識字形式的創(chuàng)新,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識字的要求,變多維的識字教學要求為單緯度的“會認”,為大量識字和大量閱讀做好準備;同時充分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,提供多樣化的刺激,開發(fā)孩子更多的識字潛能。
朗讀這樣的識字教材應該不會再覺得枯燥了,那樣的抑揚起伏、瑯瑯上口,孩子們應該會把它當作歌來唱的。在這樣的識字教材中理解漢字的意義應該是很有趣的,那不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嗎?在教學實踐中,我們還將會開發(fā)出更多更靈活的方法,來幫助學生會認漢字,比如:可以讓孩子畫畫寫寫;可以讓孩子在其他的讀物上找一找春天和春天的字詞;可以利用聲音、圖像、動作、情境等加強漢字與事物的聯(lián)系,加深對所認生字的印象等。
二、強化整體性:由孤立走向綜合
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,識字課多是按照漢字的構字規(guī)律分類編排的,或者是一組聲旁相同的形聲字,或者是一組字形相似、字音相近的漢字,這種看似科學的編排,實則是“科學主義”的表現(xiàn)。最大的缺陷是剝離了漢字間的表意關系,孤立了漢字,以人為的“整體”替代了活生生的語境。在孩子的心中,識字課是最枯燥的,最令人厭煩的,因為識字已經簡化為最單純的識字,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更懷念“人之初、性本善、性相近、習相遠”。
其實識字不僅僅是識字,識字就是閱讀,識字的目的是閱讀,識字的過程也應該是閱讀。在認教版的實驗教材就體現(xiàn)了這種意圖:“蜻蜓半空展翅飛,蝴蝶花間捉迷藏。蚯蚓土里造宮殿,螞蟻土上運食糧。蝌蚪池中游得歡,蜘蛛房前結網(wǎng)忙。”試想,孩子們在愉快的兒歌朗讀中不知不覺的認識了生字,會多么驚喜!孩子們認識了幾個生字能馬上閱讀,會有多大的成就感!
點擊下一頁查看
歡迎掃描二維碼
關注奧數(shù)網(wǎng)微信
ID:aoshu_2003
歡迎掃描二維碼
關注中考網(wǎng)微信
ID:zhongkao_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