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數 > 小學資源庫 > 教案 > 小學語文教案 >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> 正文
2022-03-08 19:50:58 下載試卷 標簽: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下冊 語文教案
奧數網整理了關于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《古詩詞誦讀 卜算子•送鮑浩然之浙東》教案,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,僅供參考。
教學目標
1.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本詞,大體把握詞意。
2.想象詩詞描述的情境,體會詞人的情感,感受詩詞的魅力。
3.體會詞人對好友歸鄉(xiāng)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祝愿,以及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。
教學過程
一、導入新課,激發(fā)興趣。
師:同學們,你們在母校學習、生活了六年,對于我們來說,有兩個詞也越來越清晰了,那就是“畢業(yè)”和“分別”。“人生自古傷離別”,假如這個日子明天就要到來了,面對同窗六載的同學,面對朝夕相處的師長,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?又會說些什么呢?(生答)
師:讓我們來體會一下古人在送別朋友時的感受吧!(板書題目)“卜算子”是詞牌名,它標明了詞的調子,詞牌的名稱有很多,如“漁歌子”“蝶戀花”“菩薩蠻”,等等。詞牌與詞的內容沒有直接聯系。“送鮑浩然之浙東”才是這首詞的題目。
二、初讀詩詞,掃清字詞障礙。
1.自由誦讀,借助注音讀正確,讀流利,讀出節(jié)奏。
2.指名讀,生評價。(注意讀出節(jié)奏、情感)
3.范讀、齊讀。
4.作者簡介:王觀(1035—1100),字通叟,如皋(今江蘇如皋)人,宋代詞人。因所賦《清平樂》詞而被罷職,遂自號“逐客”。
三、再讀詩詞,整體感知。
1.請你們再讀詩詞,邊讀邊想,你讀懂了什么?找出詞中描寫的景物,用筆圈出來。自由交流。
2.結合注釋,交流對字詞的理解。
3.交流對詞意的理解:
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,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。要問遠行的人去哪里?去那山水交匯的地方。
方才送走了春天,又要送您回去。假如您到江南,還能趕上春天的話,千萬要與春光同住。
四、品讀感悟,體會情感。
1.水是眼波橫,山是眉峰聚。
(1)詞中有畫,讓我們輕輕地讀讀這兩句,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?(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,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。)
(2)這樣美的畫面使你想到哪些寫景的成語?(山清水秀、千山一碧)作者又是用什么修辭手法給我們展現了這幅美麗的山水畫的?(比喻)
2.欲問行人去那邊?眉眼盈盈處。
(1)師:這美麗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?(眉眼盈盈處。)
小結:詩人運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。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美麗的景色。
(2)師小結上片:上片運用了比喻、設問的修辭手法,把江南秀麗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,極富有人情味,也暗示好友歸鄉(xiāng)與家人團聚的情景。
3.才始送春歸,又送君歸去。
(1)師:送走了春天,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?(滿懷著傷春之愁。)緊接著又送走的朋友,你想想此時作者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感受?(再添了別恨,心情更加惆悵。)
(2)難道作者就沒有一絲不舍之情嗎?(有)你從哪個字體會到的?(送)
(3)師小結下片:下片詞人連用了兩個“送”字和兩個“歸”字,把季節(jié)同人巧妙相連,一是“送春歸”,二是“送君歸”,言下之意春歸人也歸。最后詞人發(fā)出美好祝愿,希望朋友能夠和春天相聚。
4.若到江南趕上春,千萬和春住。
(1)為什么要和春住?生匯報交流。
(2)師:這是對朋友真誠的祝愿,希望朋友永遠享受幸福和快樂,成人之美,這種感情驅散了離別之情,憂愁傷悲蕩然無存。你們看,這兩句抒發(fā)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?(對朋友的祝福之情。)
五、誦讀和背誦這首詞。
六、總結詩詞,拓展延伸。
《卜算子·送鮑浩然之浙東》這首詞通過描寫詞人送別好友鮑浩然歸家的情景,表達了詞人對好友歸鄉(xiāng)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祝愿,抒發(fā)了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。課下注意搜集相關借景抒情的送別詩詞。
板書設計
卜算子·送鮑浩然之浙東
上片:寫景 依依惜別
下片:抒情 祝福
教學反思
反思本節(jié)課,有以下兩點還是做得比較好的:第一,朗讀到位,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,自由讀,范讀,指名讀,齊讀;第二,展現學生的自主性,在初讀本詞之后,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己討論學習。
點擊查看更多: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
奧數網提醒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題
盡在奧數網公眾號
歡迎掃描二維碼
關注奧數網微信
ID:aoshu_2003
歡迎掃描二維碼
關注中考網微信
ID:zhongkao_com